自貿區一周觀察
  ■一年來的實踐說明,自貿試驗是一塊“改革高地”,重在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創造國際化、法治化的營商環境,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,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。抓住了這一改革核心問題的上海自貿區交出了“好於預期”的周年成績單,也一定會在未來的深改實踐中不斷創新前行
  ■王志彥
  2014年9月29日是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一周年的日子。而這一天,上海自貿區內很平靜。官方沒有安排任何慶祝儀式,只有自貿區“社會參與委員會”悄然成立。
  不放花炮,不擺花架,上海自貿區度過了自己的周歲生日。儘管沒有大張旗鼓,但熟悉自貿改革的人一下就能掂量出成立社會參與委員會的分量。這個委員會由自貿試驗區內各類企業、駐區相關社會力量,包括行業協會、商會、基金會、民辦非企業單位、專業服務機構等組成。首批常務委員單位42家,覆蓋自貿試驗區的四塊區域(外高橋保稅區、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、洋山保稅港區、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),涉及航運、物流、貿易、加工、金融、服務等多個行業,集聚了國資、民營、外資、合資等不同性質的企業。未來,委員會的職責包括:引導區內企業和相關組織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; 加強行業自律,維護誠信守法、公平公正與開放的市場秩序; 推動和協助社會力量興辦各種有利於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事業;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,推進行政職能轉變,提高工作效率等。
  顯然,選擇9月29日這天成立社會參與委員會是有特殊含義的。這意味著,自貿區在鼓勵社會參與,完善市場監督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,是自貿區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又一制度創新。
  上海自貿區成立已逾一年,如何評價自貿區的“收成”,是各方關心的問題。觀察自貿改革,儘管從企業入駐數字可以看出市場的熱情,從進出口額增長可以發現改革激發出的活力,但這些數字和成績還僅僅是自貿試驗的表象。上海自貿區是中國步入全面深化改革階段的一塊國家試驗田,其意義不在於一時一地,也不在於暫時的經濟得失,它濃縮了當下中國與世界、政府和市場、發展與開放等多重改革關係,而其中探索政府和市場的關係,釐清兩者的邊界,最大程度發揮兩者的作用,是自貿試驗的核心問題。抓住這一核心問題,我們就能對自貿區多一份瞭解,更能從全局審視自貿試驗;抓住這一核心問題,自貿試驗也就能撥開雲霧,把住航向。
  縱觀自貿試驗一年,探索政府和市場的新型關係,始終是改革的主基調。去年9月29日,上海自貿區成立當晚,2013版負面清單誕生。負面清單制度是自貿區最重要的改革措施,標志著政府職能的重大轉變。其實質在於,自貿區實現了對外商投資準入從“審批制”的正面清單管理模式,向“法無禁止即可為”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轉變。從此,政府不能隨意插手干涉企業的市場行為,必須在“法無授權不可為”的原則下,探索自己的權力邊界。
  必須看到的是,在新的政府和市場關係中,政府的責任和壓力不是輕了,而是更重了。如何在放開市場的同時,又管住管好市場,在激發活力的同時,又“守住底線,控制風險”,這關係到改革的成敗。從出台首份負面清單到成立社會參與委員會,整整一年時間,上海自貿區一直在嘗試解答這一問題。今年3月,自貿試驗區開始實行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和經營異常名錄管理制度,並探索開展事前誠信承諾、事中評估分類、事後聯動獎懲的信用管理模式,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,這又是一次制度創新。
  “自貿區是國家的試驗田,不是地方的自留地;是制度創新的高地,不是優惠政策的窪地;是苗圃,不是盆景。”一年來的實踐說明,自貿試驗是一塊“改革高地”,重在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創造國際化、法治化的營商環境,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,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。抓住了這一改革核心問題的上海自貿區交出了“好於預期”的周年成績單,也一定會在未來的深改實踐中不斷創新前行。  (原標題:自貿試驗抓住了改革核心問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c21hcb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