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,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,設立鐵路發展基金,吸引社會資本投入,使基金總規模達到每年2000億-3000億元。接近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,這一基金可能採取改革鐵路建設基金的形式設立,財政部公佈的中央級政府性基金總量或不會增加。(4月3日《東方早報》)
  近段時間以來,政府性基金不斷進入公眾的眼帘。先是三峽基金,由於信息不透明,才有了媒體推測,全國人民已向三峽上交了5000億元的說法。如今,政府性基金“家族”又添最新成員鐵路發展基金。
  簡單來說,政府性基金就是為某一工程或事業,向相關單位和個人征收,並用於該項工程或事業的錢。它作為滿足社會準公共需要的載體,既是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形式,也是政府非稅收入的重要構成部分。國家設立政府性基金的初衷,無非是擴大積累,壓縮消費,試圖等經濟發展了再增加消費,要求普通老百姓勒緊腰帶支持國家建設。
  可是,現在的情況是,經濟發展了,國家和地方財力也充沛了,但那些政府性基金不僅沒有取消的意向,反而呈逐漸膨脹的趨勢,而且被納入預算管理,進行固化。統計顯示,目前全國各種政府性基金有近500項,其中除了35多項是經國務院或財政部批准設立的以外,其餘基金項目均為各地區、各部門設立。財政部數據顯示,2013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52239億元,占全國公共財政收入(129143億元)的40.45%,是中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收入(28803億元)的1.81倍,並直逼經濟第二大省江蘇2013年的GDP產值(54058億元)。
  越來越臃腫的政府性基金,由於管理混亂,已引發了諸多問題。一是越權設立基金項目。一些部門地方政府不按規定套路出牌,不斷推出新的基金項目,這是眼下全國各地基金管理中最為突出的問題。數據顯示,違規出台的政府性基金共有400多項。譬如,去年2月份,鄭州市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發佈文件,要求新設網吧額外繳納誠信守法及產業發展基金30萬元。
  二是基金規模的日益龐大,加重了民眾和企業的負擔;三是侵蝕稅基。向企業收取各種基金,企業自然會計入當期損益,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虧,從而侵蝕所稅稅基,減少應納稅額。四、缺乏公開透明度。在三峽基金信息公開方面,財政部只公佈過2008年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收支情況。其他二十多載,究竟是怎麼用的,具體流向,並沒有相關信息。此外,由於政府性基金規模過大,不僅會影響政府預算的統一性和完整性,也會在客觀上削弱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。
  所以,筆者覺得,國家應對臃腫的政府性基金實施“瘦身”計劃,依據不同的基金類型,採取適宜的措施。具體點講,凡是征收期限已滿的基金,應立即叫停;對征收規範較小的基金,不妨劃一個紅線,比如不超1億元的,應當儘快掃地出門;對一些依附在價格上的政府性基金,如鐵路建設基金,民航發展基金等,可以採取提高有關價格的方式,增加企業收入和有關稅收,以逐步取消相關基金項目;對確有必要保留下來的基金,也要嚴格管理,規定征收期限,要從制度上打破基金征收“終身制”。
  文/吳睿鶇  (原標題:政府性基金要實施減肥計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c21hcb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